慧通香学
焚香可以辟邪吗?
来源:慧通香学研究院发布时间: 2016-05-13

古人爱香,非为物用,实为心用。纵观中国之琴棋书画,以及品茗、焚香,乃至武术、中医诸般,其实质无不是为了静心而有物用。


明人周嘉胄著《香乘》二十八卷,卷十一之“香事别录”中,记载有一则“烧香拒邪”的短文。文中说:“地上魔邪之气直上冲天四十里,人烧青木香、熏陆、安息胶香于寝所,拒浊臭之气,却邪秽之雾,故天人、玉女、太乙随香气而来。”焚香可以抵御魔邪之气,甚至可以引得众仙来访。


焚香以辟邪,似乎是中国古人一致认可的事情。


明 陈洪绶《高士论道图》,聚而论道,中间围着一缕清香


中国人焚香,最初主要用于祭祀。北宋丁渭《天香传》中说:“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所以达蠲洁。”焚香这件事,是从上古流传下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祭祀神明,以此达到人心与天地的清宁。


同样,《礼记》中也有一句话说:“至敬不享味而贵气臭。”祭祀神明时,神明们并不在乎所供奉的物品的味道,而是在乎物品所散发出来的气味。可见,一缕清香,自上古始,便作为辟邪以求清宁之用,洒向了整个中国文化史。


明 顾绣《焚香祷月》图


古之雅人必爱香。《诗经》处处是各类香草的芳名,屈原则手持香草、行吟泽畔,所著《离骚》也满篇香气馥郁。后世的魏晋名士、唐宋雅人乃至明清的文人们,也无不是对香钟爱有加,阐发出一整部蔚为壮观的中国的香文化与诗篇。


然而,古人爱香,非为物用,实为心用。格物致知的中国人,向来讲究“物以载道”的精神,对于物质的重视,并不是为了要在物质的构成、搭配和使用价值上大做文章,而是因为这种物质有利于生活的同时,更有利于修心养性。


纵观中国之琴棋书画,以及品茗、焚香,乃至武术、中医诸般,其实质无不是为了静心而有物用。


南宋 马远《竹涧焚香图》


中国人对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重视的是人们内在的体悟。把香、茶、花、以及琴棋书画等各种文化的细节都一一描述、记载下来,只是在明清时期才开始盛行,到如今,则成其为各种各样的“文化”了。


因此,人们在歆享这些“文化”的同时,不应忘记古人的初衷即古人阐发这些“文化”的目的,是为了道用,为了心灵。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明 文徵明《幽人焚香图 》


焚香辟邪,从物理、文化以及心灵的层面上都可以成立。然而事物之为用端乎人心,辟邪之方法有万万千千,究其根源,则还在于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所谓心正不怕影子斜。


而修养人格的方法,可以是书,可以是禅,可以是儒释道的任何一门,也可以是茶,可以是香,可以是琴棋书画之任何一种,甚至,也可以什么都不需要。


明 陈洪绶 《焚香闺思》立轴


焚香诚然有其“辟邪”之用,但“辟邪”则未必尽在焚香一事。



文字为慧通香学研究院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转载须经同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