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雅集
藻奠申诚敬 恭祀表惟馨
来源:慧通香学研究院发布时间: 2016-07-11

一部红楼,篇篇棒喝,处处警醒,岂是只写了花柳繁华温柔富贵耳。若向此中精妙通微处领会,始知存诚持敬,修德馨身。愿诸缘者各得斟酌参悟矣。




中国自古便是一个十分重视祭祀的国度。我们的古人,既祭祀山川鬼神,也祭祀岁时节气。红楼中,也有宝玉对于祭祀看法的小小片段。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藕官在大观园中为故去的官烧纸钱,宝玉嘱托其道:“ 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 ‘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原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以后快命他不可再烧纸。”



宝玉认为,若论祭祀,学那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祭品原不在物之贵贱,全在心之诚敬而已, 只焚香一炉,便可感格鬼神。 若是条件所限, 不拘茶水花果,乃至无所有,若心诚意洁,亦可以为奠。这一席话,说的竟是“诚敬”二字!


宝玉言行一致,不仅如此说,亦是如此做。第四十三回中,他便是在水仙庵荒僻的后院中,择一片干净的井台,焚上一炉沉速,含着泪诚敬无怠地祭了金钏儿。



至第七十八回, 晴雯死后, 宝玉伤感之极, 写下《芙蓉女儿诔》。 诔文写道:“怡红院浊玉,谨以鲜花之蕊、冰鲛之、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至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以香、帛、水、茶四物祭于晴雯。这两次祭奠,更加体现了宝玉的至诚至敬、言行不虚。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宝玉读《庄子》。在《庄子》中,亦有斋敬唯心的体现:孔子要求颜回斋戒,颜回答曰:“ 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孔子曰:“ 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可见,即便祭祀时做到不饮酒不茹荤,也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已。想宝玉必是明白,若不能做到心斋,一切形式皆不能表。心斋,便是诚敬的体现。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 致诚则无它事矣。不止祭祀,古人生活中的一切言行,皆要求以诚敬为本。而诚敬,最终则归于 “至善 ”。所谓 “至善”,便是最为崇高美好的德行。



《左传》有载:虞公认为:“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 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 《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都是相同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祭品。 ’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



中国历代,屡戒淫祀,祭祀再好,仍不可太甚太过。人们祭神祭祖,原是为了表达恭敬之心,缅怀故去之人。而今之人,多存虞公之念,铺张浪费者甚多,主敬存诚者甚少。更有以期通过祭拜神明,满足世俗之欲者,可不哀耶?殊不知,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只有以乐感灵,以礼昭事,祀有则,诚敬无怠。方能感此诚敬,格此德馨,明灵降止,介福斯报。



文字为慧通香学研究院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