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穴炉
形如多个薰炉连结在一起,炉腹互不相通,可同时熏烧多种香品。此类香炉数量很少,曾见于广州南越王墓。
提炉
又称提梁香炉。带有提梁,便于提带的香炉。
柄炉
又称“长柄香炉”、“香斗”。带有较长的握柄,一端供持握,另一端有一个小香炉,香炉有各种样式。熏烧的香品多为香丸、香饼、香粉等。可在站立时或出行时使用;可手持炉柄,炉头在前;也可一手持柄,一手托炉。此类香炉在佛教中使用较多(双手擎托香炉以示恭敬,也有持香炉叩拜的礼仪),魏晋至唐代尤其流行。
(“柄炉”有时也称“手炉”,由于“手炉”也常指“暖手炉”,容易引起误解,应尽量不采取这种用法。)
手炉
主要用于取暖,也可薰香。炉盖镂空成各种纹样,炉身常錾刻图案。外形圆润,呈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可握在手中、置衣袖间或有提梁供随身提带。炉内可放炭块或有余热的炭灰。也有较大的暖脚的脚炉。手炉盛行于明清,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