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杂剧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香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宋金时期,说唱家董解元取材唐传奇《莺莺传》,作《西厢记诸宫调》,写张生与崔莹莹的爱情故事,已与《莺莺传》有很大差异。元王实甫又将弹唱叙事的《西厢记诸宫调》改为戏曲《西厢记》,情节、言辞、人物等皆有改进,“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更为鲜明。此剧一出即惊倒四座,有“西厢记天下夺魁”之誉,曹雪芹还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赞之“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王西厢》及《董西厢》的情节推进都与“焚香”有关,也有大量涉及香的唱词,而故事的中心场景“普救寺”就是过去“则天娘娘的香火院”。
在《王西厢》中,张生初见莺莺,就是莺莺到佛殿“烧香”:莺莺“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要上佛殿时,张生见之,惊为天人。亦是借香气描写莺莺的美貌:“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莺莺看到张生,则是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佯装香客,“焚名香暗中祷告”。
“焚香拜月”的场景也始终伴随着两人感情的发展。女子拜月,常是已出嫁的求夫妻幸福,未出嫁的愿能有如意郎君,莺莺之拜月本身就已增添了许多温馨的气氛。
张生与莺莺对诗,即在莺莺焚香拜月时。张生先闻其香,后见其面,“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衣香细生,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莺莺烧香祷告:“此一炷香,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中堂老母,身安无事!……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正是“夜深香霭散空庭,帘幕东风静。……又不见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
张生琴歌感动莺莺也是拜月之时。叛将来抢莺莺,崔夫人求救,张生请人解围。夫人食言,不嫁莺莺,张生病倒。红娘牵线,张生趁莺莺烧香时,弹唱《凤求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莺莺被感动,让红娘安慰张生。
后来,莺莺又在花园焚香,张生跳墙进来,莺莺因红娘在场而佯装生气,张生一病不起。
两人定情,还是借焚香之名。莺莺借口与红娘一起到花园焚香,与张生私定终身。崔夫人拷问红娘,红娘说服夫人应允婚事,张生被催去赶考,得中状元,终与莺莺喜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