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宽敞的圣殿,推开褐色的玻璃门,就到了书院的内厅。让人心旷神怡的芬芳扑鼻而来,这不同于甜腻的花香,也不是刺鼻的香水,更像是从那原木制成的门、桌子、书架里透出来的天然之香。
眼前是一个香堂,门的右上方挂着一方小小的木块,上书三字:德充符。《德充符》选自《庄子内篇》,庄子笔下的“德”指的是一种“忘形”与“忘情”的精神状态,“充”指“充实”,“符”则是验证的意思。庄子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了人的精神世界该如何反应宇宙万物的本源观念和一体性观念。
我疑惑为何香堂要取这个名字。走进去,那香味更加浓郁,但又不会感到不适。右边的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香炉,另一个架子上则是一些瓶瓶罐罐,近了看,才知里面装的是香粉。对于香的了解,实在是匮乏。对它的印象仅止于街边小店里买的盒装檀香。
后来,书院里安排了香学课。香草、香药、香炉、香粉、香丸……这些东西在脑海里渐渐有了概念。
“香之为用,大矣哉。”
它是对国家的热爱,从《离骚》开始,
香草便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美政和明君向往;
它是被尊崇的仪式,香承载起祭祀的重任,
被先民视为与天地通的唯一途径;
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古来名人贤士必用香戴香以期人格之升华;
它是情感的寄托,“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书香墨香,
浸润了文化精魂……
要毁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
对于一个民族的存亡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经济,不是武器,而是文化。七十一年前,中华万千先烈曾欲血鏖战十四载,终挽国家于水火;七十一年后,不再有炮火连天,生灵涂炭,然而文化的争锋从未停止。
中华民族最坚硬的铠甲是绵延五千年的文化,共同的文脉生长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身体里,不管到了哪个时代,文化的声音不能消失,它是我们独有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对世界的特殊认识,是我们在国家危难时刻凝聚一团的理由,更是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依旧清醒的警钟。
【德充符香堂】位于安徽合肥包河区华夏茶博城
文字为慧通香学研究院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