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佛教与香尊贵的香(中)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8-01-01

慧通天然香与您分享香文化知识:


香为供养


佛教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上香是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开光、传戒、放生等各种佛事活动都要用香,大型活动更要以上香为序幕,上香前后还有正重的仪式(常是僧众跪拜、诵念赞偈)。



家中陈设供品,香也是最重要的。常用的是香、花、灯,若只用一种,则也是香。


香也常用于供奉经书等法物,或将香药掺入涂料,涂刷佛像或佛教建筑,重要的场所还要泼洒香水。


用作供养的香品,除了熏焚的“烧香”,还有研成粉末的“末香”、用于涂敷的“涂香”等等。如《法华经法师品》列“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陀本人及其它圣众都曾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讲述香汤浴佛之法,“以牛头檀、紫檀……龙脑、沈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诸供养中最为殊胜。”(《浴像功德经》)


香培扶灵根


佛教认为香对人身心有很大影响。好香能使人心生欢喜,空灵澄澈,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培扶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亲之近之则大为受益。所以也将香视为修道的助缘,提倡在打坐、诵经等日常功课中用香,寺院内外也处处薰香,以营造良好的修炼环境。


也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才是好香。“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入阿毗达摩论》)


所以,佛教也很讲究香的品质,不仅有上等的香药,还有上乘的配方,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用不同的香,许多修炼有成的高僧也是和香的高手(史上曾有《龙树菩萨和香法》,惜已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