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大宗教形成之前,人类便已开始使用各种芳香植物了。可以说,薰香是起源于世俗生活而不是宗教活动,但或许是由于薰香与精神活动有格外密切的关系,所以古往今来的东西方宗教都对它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香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佛教经书对香有丰富的记载,诸佛圣众也有大量关于香的论述。释迦牟尼住世时对香就非常推崇,佛教的香也已兴盛了两千多年,可以说是有佛寺处必有香烟,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香与智慧相通
佛教认为香与人的智能、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胜甚至能散发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陀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普熏十方,震动三界。
佛教的经文中,也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曾对弟子阿难讲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无论顺风逆风都畅达无碍。
在佛教描述的极乐世界中,还有一个“香积净土”,即“香积世界”、“众香国”。其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达到智慧功德之圆满。
香为修持的法门
佛教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借香来讲述心法与佛理。
如《楞严经》记载,香严童子就是以闻沉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香严童子言:“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
大势至菩萨亦在楞严法会上讲到,修持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加持与接引,“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据《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大师曾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