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品香气养性的理念(上)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10-20

慧通香艺培训与您分享香品知识: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才能合和性、命,达到养生养性的目的,而香气不仅芬芳怡人,还能祛秽致洁、安和身心、调和情志,对于养生养性有颇高的价值。可以说,“香气养性”正是中国香文化的核心理念与重要特色,与儒家“养性”论有密切的关系。如《荀子礼论》曰:“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所以养鼻也;……故礼者养也。”



性命相合得长生、性命相合得养生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中国的香文化是养性的文化,也是养生的文化,对于主张修身养性、明理见性、以“率性”为主旋律的中国文化来说,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香文化的形成与繁盛也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香气养性”的观念贯穿于香文化的各个方面。就用香而言,不仅用其芳香,更用其养生养性之功,从而大大拓展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引导了生活用香,使品香、用香从享受芬芳进而发展到富有诗意、禅意与灵性。就制香而言,则是遵循法度,讲究选药、制作、配方,从而与中医学、道家的养生学及炼丹术、佛医学等有了密切的关系,并很早就将香视为养生养性之“药”,形成了“香药同源”的传统。如范晔《和香方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宋书范晔传》)言麝香、沉香等香药之特性。古代的许多医学家对传统香都卓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神农本草经》、《千金方》、《名医别录》、《肘后方》、《本草纲目》等历代医书都有许多关于香药或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