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香也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有椒兰芬,沉檀脑麝。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有“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在用香、品香上也讲究心性的领悟,没有拘泥于香气和香具,所以也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苏轼的“鼻观先参”,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它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生活,切近了普通百姓。虽贵为天香,却不是高高在上的、少数人的专有之物。
可以说,中国的香文化能早期兴起、长期兴盛、广行于“三教九流”,都大大得益于“香气养性”的观念。兴起于西汉的香虽属生活用香,却也并非仅仅被视为一种生活享受,其发展速度之快、地域之广,与“养性”学说在当时的流行有很大关系。《荀子正论》所言“居如大神、动如天帝”的天子也以香草养生,“侧载芷以养鼻”,盖可作为西汉王族薰香的一大注释。正是香气养性的观念塑造、推动了西汉的生活用香,推动了香炉与香药的使用,铸就了中国香文化的基石,也赋之以长久的生机并预示了它辉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