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取自桃金娘科蒲桃属(Syzygium)植物丁子香树的花蕾。
丁子香树(过去也称丁香树)并非中国北方多见的“丁香”,而是原产于南洋热带岛屿的一种香树,也称“洋丁香”,常高达10米以上,花蕾有黄、紫、粉红各色,未开的花蕾晒干后即呈红棕色。除了花蕾和果实,其干、枝、叶也可提炼丁香精油。我国多见的丁香树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可生长在温带(甚至寒带)地区,其花也有浓香,但精油含量还是远低于热带地区的丁子香。
古代常用丁香“香口”,含在口中以“芬芳口辞”,盖借公鸡善鸣之意,称之为“鸡舌香”(一说是由于状如鸡舌)。又因丁香圆头细身,状如钉子,故也称“丁子香”,“丁香”。除了花蕾(鸡舌香),丁子香树的果实也有香气并入药。花蕾香气浓、个头小,也称“公丁香”;果实香气淡,个头大,也称“母丁香”。由于花蕾也曾被称为“雌丁香”,名称较杂,后来即统一将果实称为“母丁香”(或丁香母),将花蕾称为“丁香”(或公丁香、雄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