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原本就是一种“奢侈品”,香文化的发展也尤其需要安定繁荣的环境。而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香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时期。
一方面是政局的持续动荡极大地影响了香药贸易、香品制作及国人薰香的情致。
另一方面则是传统观念的嬗变改变了人们薰香的习惯。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进行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难免偏激与肤浅,由此而来的运动式的、矫枉过正的批判,使传统中的许多精华被混于糟粕一并掉弃了,香也在这一潮流中受到牵连。
同时,曾长期支持、推动着香文化发展的文人阶层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已融入了书斋琴房的香也渐行渐远,失去了美化生活、陶冶性灵的内涵,主要是作为祭祀的仪式保留在庙宇神坛之中。
此外,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的合成香料及化学加工技术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香。虽然传统香的一些形式性的方法也得到了保留,但核心工艺的传承却出现了明显的中断,香的用料、配方与品质都大为下降,时至今日,已很少能见到遵循古法制作的传统香。
合成香料能模拟绝大多数天然香料的香气,并且原料易得(如石油化工产品),成本低廉,香气浓郁,自19世纪末问世以后,很快就成为制香行业的主要添香剂。以化学制品为核心材料的香非但不能安神养生。反而有可能损害健康。
但近世之人大都将焚香上香当做一种形式,只是烧香、看香,不是品香、赏香,也并不在意香的品质。于是,厂家愿制,商家愿卖,香客愿买。香的质量良莠不齐,名称越来越花哨,包装越来越华美,而金玉之内却少有香珍。
于是,人们渐渐不再知道古代的香是怎样一种形象,不再知道古代的中国人曾经那样喜欢香,也不再知道古人为什么会喜欢香。
近世之香虽亟待匡正与振兴,却也只是一时之境况。香所固有的美妙与珍贵足以使我们相信,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必将催发香文化的蓬勃生机。
尘埃落处,月明风清;洗尽铅华,再起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