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手炉所焚“梅花香饼”,是以多种香药(或加梅花及梅枝)和制而成,香气似梅花,有佩戴、熏焚等不同用法,在北宋文人间已十分流行。
妙玉中秋联句所写“香篆”(及宝钗《灯谜诗》所写(计时的)“更香”)指“印香”,唐宋已广泛使用,在文人中尤为流行。欧阳修有“愁肠恰似沈香篆”,李清照有“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北宋即已多用印香计时。
宝钗所服的“冷香丸”,制作方法繁复,但其采四时之药、四时之水、择日和药、入地窖藏、制为蜜丸等等都甚合古代和香(包括熏烧类香品)的理法。
元春在元宵省亲时及贾母八十大寿时送给贾母“沉香拐拄、伽南珠、福寿香”。明清宫廷常以香木雕品及薰香为礼品、寿礼,《国朝宫史》等史籍皆有记载。(孝圣皇后六十大寿的寿礼亦有类似物品,见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