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小说和戏曲随处都会写到香。《红楼梦》亦多涉香,大观园可说是名副其实的众“香”国:书房、闺房、厅堂、寺院皆有香,薰香、薰衣、疗疾、祛秽、宴客、庆典、祭祀……,薰笼、提炉、手炉、鼎炉……,(依香方而有)百和香、福寿香、梅花香饼、藏香、“闷香”……,(依外形而有)香丸、香饼、香篆(印香)、瓣香……,(依香药而有)安息香、龙脑、麝香、沉香……
还有香囊、香珠、香串、香粉、香露、香木雕品……,黛玉的“幽香”、宝钗的“冷香”、秦可卿的“甜香”……
更有稻香村、藕香榭、梨香院、暖香坞……,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前八十回)对香品、香具、用香的描写丰富、具体,且理法并重,时有妙论。既符合当时上层社会的用香状况,又有文人用香的色彩,典雅而富有韵味,在历史上也有渊源可循,是香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后四十回对香的描写则大为逊色),例如:
元春省亲时大观园所焚“百和之香”(用“百草之花”和制的薰香,一说是“各种香药”),即是一种很“悠久”的薰香,魏晋时已有“汉武帝焚百和之香”迎西王母的传说(《汉武内传》)。再早,还有汉代典籍所言上古以“百草之英”制作香酒“鬯”(《白虎通义》)。南北朝吴均有“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杜甫有“花气浑如百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