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文化史香具香筒、卧炉等宣德炉(中)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08-26

慧通香文化培训与您分享香学知识:


随线香的普及,适用于线香(及签香)的香筒、卧炉、香插广为流行。香筒用于竖直熏烧线香,又称“香笼”,多为圆筒形,带有炉盖,炉壁镂空以通气散香,内设安插线香的插坐。卧炉用于熏烧水平放置的线香,炉身多为狭长形,有盖或无盖。也有类似香筒的“横式香熏”,形如卧倒的、镂空的长方体。香插是带有插孔的基座,其造型、高度、插孔的大小、数量有多种样式。香插的流行似乎较晚,多见于清代。


流行“炉、瓶、盒”搭配的套装香具,常有高起的基座(宋代常以香盒、香炉搭配)。香盒用于盛放香品;香瓶(宋元也称“香壶”)用于插放香箸、香匙等工具。



祭祀敬香常用“五供”:一香炉、两烛台、两花瓶。


香几有较多使用,用于放置香炉、香盒、香瓶等物,便于用香,也可摆放石、书等雅器,尤得雅士青。高者可过腰,矮者不过几寸;四周有低矮的围档。制作考究者则造型、用料、雕镂纹饰都颇具匠心。


手炉古代已有,明清广泛流行,多用于取暖,也可熏香。炉盖镂空成各式纹样,炉壁常錾刻图案。外形圆润,呈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可握在手中、置衣袖间或有提梁供提带。炉内可放炭块或有余热的炭灰。也有较大的“脚炉”。明末嘉兴张鸣岐即以制铜手炉著称,其炉铜质匀净,花纹工细,炉下四足皆锤敲而成(非焊铸)。炉盖极严,久用不松,盖上花纹极细,足踹不瘪。炭虽炽而炉体不过热。(“张炉”时与濮仲谦竹刻、姜千里螺钿、时大彬沙壶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