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文化史香具香筒、卧炉等宣德炉(下)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08-27

慧通香艺培训机构与您分享香文化知识:


明清时也有很多珐琅香具,造型丰富,色彩绚烂,辉煌华美。珐琅工艺的基本方法是:先制作器胎,再在表面施以各色珐琅釉料,然后焙烧、磨光、鎏金。依其工艺特征可分掐丝珐琅(景泰蓝)、内填珐琅(即嵌胎珐琅)、画珐琅等类,依所用胎料可分铜胎、瓷胎、金胎、玻璃胎、紫砂胎珐琅等类。



据《宣德鼎彝谱》(八卷本)等明清文献记载,宣德三年(1428),明宣宗曾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利用暹罗国(今泰国)进贡的数万斤优质黄铜矿石及锌、锡、金、银等金属,加各色矿石宝石等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铜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


也有人认为,目前所见对宣德炉的较早记载仅能溯至明代后期(有些文献可能成于宣德年间,但也是迟至晚明才传出),所以,官铸宣德炉的说法是否属实尚待考察。不过,即使此说不实,也仍然可以确知,至迟在晚明时,曾出现了一批称之为“宣德炉”的精美铜炉,此后声名远扬并对明清香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