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梁(开封),“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行业着装各有规矩,香铺里的“香人”则是“顶帽批背”。(《卷5民俗》)
“日供打香印者,则管定铺席人家牌额,时节即印施佛像等。”还有人“供香饼子、炭团。”(《卷3诸色杂卖》)
“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卷2宣德楼前省府宫宇》)
《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杭州,“(酒楼)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
街头有“香药脆梅、旋切鱼脍……杂和辣菜之类。”
“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