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文人不仅焚香用香,还收辑、研制香方,采置香药,配药和香。文人雅士之间也常以自制的香品及香药、香炉等作赠物。应和酬答的诗作也常以香为题。例如:
蔡襄叹“香饼来迟”。欧阳修为感谢蔡襄书《集古录自序》,赠之茶、笔等雅物。此后又有人送欧阳修一种薰香用的炭饼“清泉香饼”,蔡襄深感遗憾,以为若香饼早来,欧阳修必随茶笔一同送来,遂有“香饼来迟”之叹。(《归田录》)
苏轼曾专门和制了一种“印香”(调配的香粉,可用模具框范成篆字形),还准备了制作印香的模具(银篆盘)、檀香木雕刻的观音像,送给苏辙作寿礼,并赠诗《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句亦多写香,如:“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熏。香螺脱厣来相群,能结缥缈风中云。”苏辙六十大寿时,苏轼也曾寄海南沉香雕刻的假山及《沉香山子赋》(写海南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