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文化史咏香诗文 朱火青烟(下)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05-15

慧通天然香与您分享香文化知识:


与五言诗的兴起同步,散文也多新鲜气象,诗人秦嘉、徐淑夫妇的往还书信即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两人感情深厚,书信感人,且屡屡涉及香(徐淑善五言诗,汉代著名才女,与班姬、蔡琰齐名)。



汉桓帝时(146~168年在位),秦嘉为官在外,徐淑在母亲家养病。秦嘉因公务须赴京城久居,便遣车马接迎徐淑,但她因病未能随车而还。秦嘉又寄赠了明镜、宝钗、好香(指香药)、素琴,并在信中言:“间得此镜,既明且好,”“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


徐淑盼丈夫早归,回信情意深厚:“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艺文类聚》卷32引《秦嘉重报妻书》、《徐淑又报嘉书》)


近年面世的俄藏敦煌文献中,也有两人书信,文字更多,文辞更平实,似更接近原书。其中秦嘉信有“芳香可以祛秽”;徐淑信有:“览镜将欲何施,去秽将欲谁为。”《艺文类聚》作“芳香可以馥身”,行文更为优美,而从当时用香的情况看,敦煌文献强调“去秽”而非“馥身”,应更为真实。


由此亦知,不迟于东汉后期,“好香”已是堪与明镜、宝钗、素琴并列的雅物、珍物,三国时期多见的赠香之事应是汉代风气的延续。


至于秦嘉徐淑故事,相传是个不幸的结局。后来秦嘉赴京为官,不幸早亡,徐淑千里奔丧,后抑郁而逝。可叹恩深义重,终成一段悲情,《诗品》亦云:“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


“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情动后人,余音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