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气势壮美的大赋常写到香草香木,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以华美的辞采描绘出遍地奇芳、令人神往的众香世界。如《子虚赋》言“云梦泽”之胜景:“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芎菖蒲,江离蘼芜……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楠豫章,桂椒木兰……”大意是:云梦泽东有种种芳草:蕙草、杜衡、兰草、白芷、杜若、射干……北有森林巨树,黄、楠木、樟木、桂树、花椒、木兰……
司马相如《美人赋》写到“金”:“寝具既设,服玩珍奇;金薰香,黼帐低垂。”
西汉后期有博山炉上刻有刘向的《薰炉铭》,写雕凿精美的铜博山炉,也是现存最早的描写香炉的诗文:“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汉书龚胜传》有:“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薰草因芳香而被焚烧,灯油因能发光而被销熔,感叹因才能而招灾祸。
东汉中期之前的咏香诗文,主要是承续了先秦吟咏香草的传统,涉及熏(烧)香的作品较少。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的文人可能较少使用薰香。熏烧时香气较浓的香药大都来自边陲或域外,稀少珍贵,即便是有一定地位的朝中官员也难得享用,如桓帝时侍中刁存尚不知鸡舌香,这或许是文人较少用香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文人自身的原因,东汉中期之前的文人有较重的宫廷侍从或御用文人色彩,也尚未形成较为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阶层,其作品集中于歌功颂德或宣扬经学道理,也较少涉及文人的自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