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多用薰笼为衣服薰香。薰笼形如在薰炉外面再罩上一层竹笼(或石、玉等材质),衣物可搭挂在竹笼上,形制有大有小,可熏手巾、衣服、被褥等。薰衣薰被既能为衣物添香,又能除菌、辟虫、暖衣暖被,营造舒适的氛围,在生活讲究的汉代(及魏晋)上层社会十分流行。
据《西京杂记》载,西汉时已有现在所说的“薰球”,丁缓曾制出“被中香炉”(三层转轴),其发明者是更早的房风:“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
薰球可算是一种结构巧妙的“可自由滚转的球形薰炉”,又称“香球”,多以银、铜等金属制成,球壁镂孔,球内依次套有三层小球,每个小球都挂在一个转轴上(转轴与外层小球相连),最内层悬挂焚香的小钵盂。薰球转动或滚动时(三维旋转),在钵盂的重力作用下,三层转轴则相应旋转调整,钵盂则始终能保持水平,香品不会倾出。即使在床上和被褥中也能使用,亦称“被中香炉”。常设有提链,可出行时使用或悬挂于厅堂、车轿中;可加设底座,便于平放。也有较为简单的薰球,仅套一层(或两层)小球,也只能作一维(或二维)旋转。
司马相如《美人赋》记载了更早的、汉景帝时的“金”:“金薰香,黼帐低垂。”(《古文苑》)按宋代章樵的解释,“金”是可以旋转的“香球”,相当于现在的薰球。“金”一词后来使用较少,应是指薰球或其它可以转动的薰香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