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具香炉的样式(二)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12-10

慧通香文化培训与您分享香学知识:


簋(guǐ)式炉。形如簋。大口,腹微鼓,口径略小于或等于腹径。圈足(或有座)。侧面有耳,耳较大,上下居中。簋常用作大碗,盛黍稷之类。


(yǎn)式炉。形如。上部如直腹或鼓腹容器,下部如鬲。类似现在的蒸锅,上为甑(置食物,底部有通蒸汽的孔箅或竖管),下为鬲(煮水、出蒸汽)。


觯(zhì)式炉。形如觯。腹下部鼓出,圈足,无耳。多为侈口。多有盖,盖上有一钮。器形常较高。觯为饮酒器,类似“罐”;有圆体觯,也有扁体觯。



彝炉。口或小或大,腹明显鼓出,口径小于或明显小于腹径。圈足。侧面有耳,小耳居多,位置偏上(常位于肩部)。彝炉与簋式炉较为相似。相比而言,簋式炉多为低、宽型,而彝炉常较高。彝炉口更小,腹部鼓出更明显,耳更小,位置更高。彝炉并不像“彝”(方形),而更像大口的、较宽的“缶”。彝、缶皆为盛酒器;彝在酒器中地位显赫,常用“鼎彝”、“彝器”泛指礼器;形似较高的四方体,直腹或鼓腹,盖似屋顶。


乳炉。整体器形较扁,线条流畅舒缓,鼓腹,三矮足(乳足,以弧形与炉腹连接)。耳多立于口上(如朝天耳、桥耳),有礼天之意。


压经炉。又称“押经炉”。整体器形较扁,鼓腹,凹颈。耳在侧面,连环耳或环耳(耳上部有一角上翘)。三足,平底足,矮足(又有高脚、低脚之分,高者超过1厘米;低者仅几毫米,称“棋子足”,如围棋子)。常配莲花座。多为佛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