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香
印香,又称篆香,形如“连笔”的图案或篆字(有各种造型),点燃后可顺序燃尽,大多是用模具将香粉框范、压印而成。制印香的模具常称香印(印香模、篆香模)。印香约始于唐代,宋代尤为盛行并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其大致方法是:
备好所需物品:香粉(依据香方,研磨香药,制成较细的香粉)、香印(印香模)、装有香灰的香盘(或专用的印香炉,或炉口足够大的普通香炉)等。
将香盘中的香灰压实;
将印香模平放在香灰上;
将香粉铺入印香模(其镂空处),再用平板压紧;
除去印香模上方多余的香粉;
将印香模提起,便制出了“印香”。从一端点燃即可。
隔火熏香
“隔火”熏香是一种很考究的用香方法,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以炭块为燃料,通过“隔片”炙烤香品,可免于烟气,也可使香气释放更加舒缓。“隔火”熏香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之后较为流行。其大致方法是:
备好所需物品:香品(天然香料类香品,可用按配方制作的和香,也可用香木片、香木块等原态香材,有些原态香材不宜生用,最好事先加以炮制)、香炉、香炭(好木炭,专制的炭饼则更好,古代常称“香饼”)、隔片(砂片、瓷片、云母片、玉石片、银片等)、炉灰(可用松针、杉木枝、宣纸、纸钱等烧灰)等,辅助用具如香匙(取香品)、香箸(夹香品)、火箸(处置香灰与炭火)、香瓶(插放匙、箸)、香盒(盛香品)、香品成型工具(香品成型所需的刀锯锉剪等)、香盘(炉下的托盘)等。
制备香品:将香品制成薄片、小块、丸状、粉末状等合适的形状。
制备炉灰:炉灰应洁净、干燥、透气性好,有助于维持香炭燃烧。若炉灰久未得火,潮气易重,应先用炭烘烤。
制备炭火:点燃香炭,待明火消退、燃烧稳定,即可放入炉灰中,并以炉灰覆之。
辅助通气:(用火箸)在炉灰中“扎”出多个气孔,接近或到达香炭,以利燃烧。
放置隔片:在香炭上方放置隔片。
放置香品:将香品置于隔片上。
调整:若香品熏烤的程度不足或过重,可调整香炭上覆盖的香灰的厚度(也可使香炭微微露出)及通气孔的数量、位置和深度。待香气合适,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