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品天然香与合成香(四)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11-14

慧通和香与您分享香文化知识:


合成香料与天然香料的差异


自从化学家帕金于1868年在英国利用煤焦油制造出第一种合成香料“香豆素”(香豆内脂)以来,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天然香料都有了相应的合成香料,并且还有一些合成香料,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具有相同结构的对应物质。合成香料的目的是获得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故其原料不必取自芳香动植物,而是常取自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学材料(如煤化工、石油化工产品)。合成香料的原料易得,成本显著降低,其生产也不受气候、地域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芳香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生活中使用的芳香物品大为增加(许多没有明显香味的材料里其实也都添加了合成香料)。



不过,虽然合成香料自诞生之后很快就风靡了香料工业,但它并没有象当初人们期待的那样真正替代天然香料。


合成香料的纯度差异很大,其杂质及化学反应中的残留物会影响香气的质量并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故其使用范围受到许多限制(例如,一般不供婴幼儿和老人使用)。


就香气而言,即使以现在最先进的技术制作的合成香料也难脱斧凿之迹,其芳香与天然香料的差异仍然十分明显。


就心理效应而言,两者的差距则更为显著。天然香料常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动”等微妙的身心体验,而合成香料却几乎完全没有这种效果。“有其味而无其气,有其形而无其神”,正是合成香料始终难以逾越的屏障。所以,许多高明的调香师也常常在以合成香料为主的香品中加入一些天然香料,以增加香气的灵动感。


天然香料的真正可贵之处还不在于气息的芳香,而是具有广谱的医疗养生功效,合成香料在这方面更是望尘莫及。


天然香料是一种成份及其复杂的混合物,有人甚至把它比喻为一个混沌系统,多种香料搭配时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还难以达到全面、准确的分析和把握。天然香料的功效不仅涉及香气的自身结构,还与人的嗅觉机制密切相关,涉及到嗅觉与心理、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等一系列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问题,而这些领域也正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晚的一些门类,还远远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


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许多化学产品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时候,往往也存在许多弊端。所以,“绿色”、“自然”的呼声正日益深入人心,这也应成为当代制香、用香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