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香料的作用
欧亚文明古国使用香料的历史都可上溯到3000-5000年之前。古代对香料的使用,东西方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祭祀、添香,还常用于镇静、止痛、改善睡眠、杀菌消毒等医疗养生方面。从中医典籍对大部分香药性味的描述来看,在众多的香药之中它们共同的作用是与邪恶之气有关。如《神农本草经疏》中说:“木香,味辛湿无毒,主邪气、辟毒疫温鬼。”“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不详。”“安息香,芬香通神明而辟诸邪。”该经在谈到沉香时说:“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谈到苏合香时则说:“苏合香聚诸香之气而成,故其味甘、气温、无毒。凡香气皆能辟邪恶,况合众香之气而成一物者乎?”可能有人会认为,通过日常使用的香品而摄入的芳香物质总量太少,达不到养生治病的效果,但现代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近几十年来,神经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显著影响其它系统的功能,继而影响包括组织、器官在内的整个人体系统。通过呼吸、涂敷、口服等途径摄入的芳香成分,其质量虽小,却“微而愈妙”,能影响整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并被“放大”、“延伸”而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做到其它药物难以做到的事。
当一种香气使人产生舒缓、放松、和谐、沉静等体验时,它也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而是伴有脑电波、激素、血压等众多生理指标的改变。还有研究发现,香气对于失去嗅觉的人也有明显的影响。
近年来外激素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香气的重视。外激素是动物体内特殊腺体分泌出的一种物质,是同种动物之间靠嗅觉来识别、传递的“信息物质”,对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性行为也非常重要。过去曾认为人类识别外激素的功能早已退化失效,但现在有科学家发现,人类侦测外激素的器官(位于犁骨与鼻骨间的“犁鼻器”)依旧存在,而且对香气有明显的反应。
香气的作用涉及嗅觉、心理、生理、神经科学等多个新兴领域,目前还没有找到完整、清晰的解释。但有一点却是确凿的,即现代科学研究正日益深入地证明着一个古老的经验:天成之香,其用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