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香学
香品传统香的发展(二)
来源:慧通香业发布时间: 2017-10-26

慧通香艺培训与您分享香品知识:


②魏晋隋朝:和香(上)


这一时期的香品以“和香”为主,也是传统香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阶段。较少直接熏焚原态香材,而是依据“香方”,“和会诸香”,将香药炮制、研磨,和成更为精致的香丸、香粉、香饼、香膏等。多用木炭(或和制的炭饼)来熏烧香品(香丸、香膏等)。和香的种类众多,用途广泛。海外出产的香药大量运入中国,香药资源丰富,品类齐全。对各种香药的性能也有了更为深入、系统的了解,绝大多数香药都已收入本草典籍。薰香风气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文人阶层也普遍用香。众多医师、文人、学者及道家、佛家人士对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时期(3世纪),和香已有了较多使用。如《南州异物志》载:甲香不宜单烧,却能配合其他香药,增益整体的香气:“(甲香)可和众香烧之,皆使益芳,独烧则臭”。(《太平御览》卷981引)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4世纪初)对香亦多有论述,如论香之珍贵:“人鼻无不乐香,故流黄郁金、芝兰苏合、玄膳索胶、江蓠揭车、春蕙秋兰,价同琼瑶。”尤为可贵的是,葛洪还专门批判了不重心德修养、不求道理、一味“烧香请福”的做法:“德之不备,体之不养,而欲以三牲酒肴祝愿鬼神,以索延年,惑亦甚矣。……举门扣头,以向空坐,烹宰牺牲,烧香请福,而病者不能愈,死丧相袭,破产竭财,一无奇效,终不悔悟。”烧香而不明理,则如“空耕石田,而望千仓之收,用力虽尽,不得其所也”。


东晋南北朝时,和香的使用已较为普遍,品种也非常丰富。就用途而言,有居室薰香、薰衣薰被、香身香口、辟秽、疗病及佛家香、道家香等多个类别;就用法而言,有熏烧、佩戴、敷涂、内服、沐浴等类;就形态而言,有香丸、香饼、香粉、香膏、香露、香汤等等。和香的选药、配方、炮制都已颇具法度,并且也很讲究养生功效。